近日,有不少宝妈吐槽,说家里的宝宝太熊了,整天喜欢到处乱扔东西,只要手能触及的物品无一幸免,家里经常一片狼藉堪比灾难现场,越是阻止越是扔得欢,不知如何是好。
这个传说中的熊宝宝真的是熊娃出没吗?且听淡定妈来给大家聊一聊孩子扔东西的问题吧。
1、
宝宝自我意识的萌芽
宝宝刚出生时,以为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,当他的手逐步具备抓握能力时,会尝试扔东西,在不断扔的过程中,发现自己“很有本事”让玩具移动,认识到物体的运动轨迹、飞出去的声音,不仅有趣而且很有成就感,所以会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一动作,这是自我意识的表现。
2、
空间敏感期
孩子喜欢扔东西,表明他们进入一个空间敏感期的阶段。刚开始他们用嘴巴去感知世界,吮吸手指、玩具等,6个月后,他们开始出现无意识扔东西的倾向,10个月后有意识的扔触手可及的物品,一直持续到3岁左右。
通过嘴巴、手等身体部位去探索,感知自己与世界之间的空间关系,这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,是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。
3、
宝宝情绪发泄的方式
孩子有时候会通过摔东西、到处扔东西来发泄自己的情绪,当他们暴发时,不需要去制止或是训斥,可以在旁边安静陪着,等待他们恢复平静。
4、
和父母互动的游戏
宝宝聪明地发现当他扔东西时,家长会迅速帮他捡起来,一扔一捡的互动过程,好玩又能得到父母的高度关注,所以通常宝宝会表现得特别高兴,不厌其烦的玩起这个亲子游戏。
虽说“熊”孩子很淘气,不断帮忙捡东西实在累,尤其是老人家的腰更加伤不起。面对宝宝这个发育阶段,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?
▲ 家长可以有目的地让宝宝玩这个扔的游戏,如将玩具扔到指定的箱子,便于收纳,又能满足宝宝强烈的探索欲,培养其空间感。
音乐玩具球优选面料,不褪色无异味,质地柔软不伤手,旋律优美、卡通图案,宝宝视觉触觉双重体验,适合亲子互动游戏。
▲ 不要压制和训斥,过于关注这件事情,会强化负面效应,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▲ 多陪伴孩子,大一些的宝宝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把扔出去的东西捡回来。
当孩子处于敏感的空间发育阶段,切勿盲目阻止压制,家长应该积极陪伴助力他们快乐成长。
暂无数据